養肉牛、種桃樹,發展邊角經濟、改造廢舊坑塘——西店村:5年摘掉貧困帽
村民到百畝三紅梨採摘園工作
村裏成立養殖合作社,15户貧困户養牛脱貧
志願者送書畫下鄉,為村民提供精神食糧
村民採摘龍峯桃
建起涼亭,為村民提供休閒好去處
村內乾淨整潔的道路
□本報記者王志偉王志冕本報通訊員吳華攝影報道
武城縣李家户鎮西店村是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,去年村集體年收入達25萬元。可就在5年前,它還是一個省級貧困村:全村有村民151户436人,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51户,鄉村小路兩旁堆滿垃圾和柴火。
變化從2015年開始。這年,46歲的朱玉國作為省派“第一書記”來到西店村,和村黨支部書記李福祥攜手開啓了西店村的致富之路。
組織貧困户養牛,是西店村邁出的第一步。利用上級撥付的30萬元扶貧資金,成立了祥牧養殖專業合作社,吸引有勞動致富願望的15户貧困户入社。每户按5000元進行補助,不到一年可出欄29頭牛,每頭純收益3500元。
趁熱打鐵。西店村採取“股份制”運作模式,31户貧困户每户按5000元補助資金入股豆芽種植項目。 2016年,又整合扶貧資金完成了200畝“龍峯桃”、100畝“三紅梨”和林下150畝的沙蔘、射干的特色種植園建設項目,進一步夯實了產業基礎。
與此同時,生態理念也貫穿其中:豆芽種植的副產品“豆皮”可以作為牛飼料;養牛回收的牛糞可以供應沼氣池生產有機肥;有機肥可供應果樹;沼氣池可以處理生活垃圾和庭院落葉。
村裏把48處廢棄宅子一次性清理出來,投資10餘萬元,免費為村民提供樹苗和種子,幫他們把“破房子”打造成“後花園”。同期,村裏還平整村外廢舊坑塘50餘畝,開發了10畝藕塘、40餘畝魚塘。“未來,我們準備重點挖掘民俗文化,開發當地石磨香油、豆腐等特色旅遊產品,打造紅色教育基地,帶動學生研學實踐,把我們西店村的旅遊發展起來。 ”談及未來,李福祥信心滿滿。